close
當年讓我準備得人仰馬翻的英史報告!!剛在整理舊檔案時發現了好久不見的該死的它。
因為記憶中的印象過於深刻,所以把部分內容po上來,提醒自己當年的英史課過得有多苦!

『The Waste Land』(荒原) Thomas.Stearns.Eliot 1888~1965

《荒原》的題目出自於一個著名的中世紀傳說:漁王的土地受到詛咒,大地一片荒蕪;漁王本人因殘廢無法生育,其子民也同樣失去了生殖能力。只有等待尋找聖杯的少年到來,並答對尋找聖杯儀式的問題後,漁王和他子民與土地的詛咒才會解除。「聖杯」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的杯子,尋找聖杯是中世紀最重要的事,人們把對聖杯的尋找看作是「真理」失而復得之過程。失去生活方向的人們,只有在重新找回真理之後,才能使世界回到正軌上,否則,大地將永遠荒蕪下去。艾略特用「荒原」象徵人類迷失其中的大地;失去生殖能力的漁王和他子民,以及乾枯的大地,分別象徵著迷惘的人類和失去真理的社會。荒原的象徵在詩中反覆出現,尋找聖杯的過程也就是將人類解放救出荒原的經過。

《荒原》全詩分為五章,以象徵的手法對應著尋找聖杯的故事。

第一章「死者葬儀」(THE BURIAL OF THE DEAD)是對荒原的描寫。說明這是一個無聊而不安的世界,虛構的人物瑪麗回憶起如過眼雲煙般的浪漫史,甚麼也看不到卻無法自拔。最後,女相士手中的紙牌預示出『水中之死』-雖然荒原因失去水而寸草不生,但也正是橫流的欲水讓荒原日漸荒蕪。在這一章中,艾略特讓人們看到,成為荒原的世界逃避著春天的生長,而寧可停留在半死不活的冬天裡;它懼怕死亡,但生命的誕生同樣讓它不知所措。它看不到先知的警告,在無知和倦怠中走向生命的盡頭。

第二章「奕棋」(A GAME OF CHESS)描繪荒原中兩個女人:一個在豪華居室中,被周圍反射的光彩與合成香水淹沒的上流社會女人。另一個則是被別人在倫敦的小酒館裡談論的莉兒。前者百般無聊地想衝到街上大喊大叫,後者在墮過一次胎後,正為再一次懷孕而擔心。她們分別來自慵懶的貴族家庭和墮落的貧民窟,卻同樣被「愛」弄得手足無措。兩個女人的空虛和心靈中的荒漠貧瘠,正好是所有人無法擺脫的噩夢。

第三章雖名為「火的佈道」(THE FIRE SERMON),卻從泰晤士的河水開始。河中不再有傳說中仙女,污穢的垃圾順流而下。作者的觀察化身為傳說中的泰瑞西斯-一個雙眼失明卻看得比所有人更透徹的智者,他看到女打字員與一個滿臉疙瘩的男人毫無愛情的親熱,當一切都結束之後,女打字員只是機械式的在留聲機上放了一張唱片…..

第四章「水裡的死亡」(DEATH BY WATER)是最短的一章,只有十行。極富象徵意味的暗示出愛欲泛濫的現代社會結局--淹沒在自己的愛欲之河裡。而大水過後,將一片乾枯。

第五章「雷霆所說的」(WHAT THE THUNDER SAID)完全是一次噩夢般的經歷。艾略特用耶穌的被捕與受難;尋找聖杯的少年走向荒涼的【凶險之堂】和東歐的沒落三個部分,象徵尋找聖杯、拯救荒原的過程。天空中的雷鳴聲變成梵語的『給予、同情、節制』--而這正是對如何走出荒原的解答。艾略特用梵文象徵人類最早的歷史,冀望在那些最古老的信條中,能找到幫助現代人類走出困境的辦法。對於荒原是否得到拯救這個問題,艾略特在詩中避而不答:「我坐在岸上釣魚,背後是一片荒蕪的平原」;荒原依然是荒原,那就是艾略特的回答。


說艾略特的《荒原》為詩歌史上最難懂的詩一點都不為過。《荒原》是他深刻的精神危機產物,反映了一代歐洲知識分子的精神徬徨;作為西方現代詩歌里程碑式的作品,《荒原》表達了戰後西方傳統價值失落的絕望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野蠻、慘烈,現實生活的物欲橫流,使艾略特這種生長於深厚歐洲人文傳統的知識份子,經歷了理想幻滅的痛苦。在他眼中,人性是不完美的,看到的世界只是虛幻的表象堆疊,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深不可測。這份痛苦體現在《荒原》裡,就是一片精神上的荒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nice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